今午后, 在 GUSTO 餐廳拍板敲定一筆訂單, 對方是位過 40 的女 CEO.
聽著正播放的當代樂派 Igor Stravinsky 的古典浪漫 Jazz, 也不知道
是怎開始聊起所謂 "音樂的抽象性". 也許很多當下的年輕人對古典兩
個字皆敬而遠之, 但午后的聊天, 從巴洛克時期聊到浪漫樂派以及當代
樂派的古典樂, 不禁對眼前這位女人另眼相看.
其實, 如果從直接的字面上解釋, "古典"一方面指 "古代的"~~表示出時
間, 一方面指 "典範的"~~表示它是經過時間淘汰後, 價值被肯定而留存
下來的東西. 也就是說, 如果蔡琴的 "最後一夜" 在兩百年後仍有人傳
唱, 那他屆時也可算是 "古典音樂", 因為在時間上及價值上它都符合成
為 "經典" 的條件.
記得英國一位藝評家(忘了名字)講過: 一切藝術的最高境界均在企圖逼
近音樂.~~ 這句話的意思我把它解讀為, 音樂擁有一些其它藝術所無的
成份. 什麼成份呢 ~~"抽象性". 舉例來說, 一幅 "蒙娜麗莎" 掛在羅浮
宮裡, 千百年後, 我們的子子孫孫看到的仍是同樣的微笑, 和我們今天
所見的並無不同; 一部文學巨著比如 "紅樓夢" 無論時空如何轉變, 它
的文字是不會改變的.
但是, 音樂就不同了, 一段旋律透過空氣振動傳到你我的耳朵後, 它其
實就已经消失了 (唱片僅是一種記錄的工具), 也就是說,不管多有名的
曲子, 它們其實都不曾真實或具體的存在過. 當音波停止振動, "作品"
就消失了, 何况, 每個人耳朵的構造不同, 美感經驗各異, 每個人聽覺
細胞感覺到音樂後, " 解讀" 也不相同. 這麼說來, 比起其他具體可見
的藝術, 懂得音樂抽象之美的人, 必然是個特別聰明的人.
所以如果有機會自己成為一名内行的音樂欣赏者時, 千萬要把握住機會,
因為越是一流的腦袋, 越能理解並享受這種由一個心靈出發, 去感動無
數心靈, 正所謂 "有之於内, 而表之於外的有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