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195380
 chris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為何賤人就是要矯情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會計師 別再「助紂為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以愛之名: 翁山蘇姬
作者: chris 日期: 2013.10.10  天氣:  心情:
在絕望之處相信

「讓人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害怕失去權力,讓擁有權力的人腐化;而害怕被掌權者迫害,讓屈服於恐懼的人淪落。」



該怎麼形容她才好,她堅毅、誠實、剛正。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是一個專門研究西藏學者的妻子。
但她也是一個倍受惡毒軍事政權鐵蹄蹂躪國家的國父女兒,而這或許是她一生最難承受卻又不得不扮演的角色。
她,是翁山蘇姬。


翁山蘇姬,被身邊人暱稱為蘇,她的名字聽起來雖不陌生,卻少有人真正了解她之所以能在國際舞台
占有無可取代地位的原因。她的父親帶領緬甸脫離英國殖民,卻在壯年慘遭政敵殺害,身為緬甸國父的獨生女,
其實還有兩個哥哥,與她相親的那個,在她八歲時就意外溺斃,大哥則早早放棄緬甸國籍,定居美國領有公民權。


如果以一般標準來說,她不算個稱職的媽媽、不是個賢淑的妻子,她可能甚至不及格;
因為她錯過了兩個孩子的成長陪伴期,甚至在丈夫死前都無法與他見上最後一面。
她不是不愛她的家人,而是這段期間,她都在自己出生的地方被軟禁著,時間不長不短,約莫十五年



「我以前用壓力鍋煮飯時,有次不小心弄得一團糟,那怎麼辦?
冷靜下來,關掉火、把瓦斯爐擦乾淨、把做壞的食物清掉、重新再煮。
改革一個社會也一樣,就是做你能做的,一步一步來……」翁山蘇姬這麼說著。


如何想像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廚房裡擦瓦斯爐的情景?但這正是翁山蘇姬之所以廣受愛戴的原由。
她確實曾只是平凡的家庭主婦,卻為了她已逃離的、動亂的緬甸,義無反顧轉身投入反抗運動,
因身為革命英雄翁山將軍之女的身分和群眾魅力,迅速成為反對派領袖。
而後,在彷彿毫無希望的漫長監禁中,她拒絕了緬甸軍政府願意釋放、但不允許她再入境緬甸的交換條件。



翁山蘇姬的父親翁山將軍在她兩歲時被暗殺,於是她在15歲隨出任印度大使的母親前往印度,後赴英國牛津大學讀書。
1988年,43歲的她離開英國丈夫和兩個兒子,回到仰光照顧病危的母親。
在街上,她目睹緬甸人民示威反對軍政府獨裁,而軍隊的血腥鎮壓,驅使她毅然投身政治、帶領抗爭,
並籌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
隔年,她被冠以煽動暴亂的罪名加以軟禁。
1990年,緬甸軍政府在國際壓力下舉行大選,全國民主聯盟獲得大勝,軍政府拒絕交出政權,
應出任總理的翁山蘇姬繼續遭監禁。


她在1991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無法親自領獎的她,讓兒子代她發言,並將130萬美元獎金交付信託,
用於建設緬甸民間的健康及教育。1995年,翁山蘇姬獲釋,1997年她的丈夫病危之時卻無法拿到緬甸簽證,
而她一旦離開緬甸探望丈夫,便不得再返國。翁山蘇姬在祖國的政治和個人的愛情之間,選擇了留在緬甸。
她的丈夫邁克.阿里斯(Michael Aris)於1999年去世,2000年,她再度遭軟禁,其間曾獲一年釋放,
隨後自2003年至2010年,她持續被軟禁在家,幾乎無法與任何人會面通訊。


然而一切苦難,她總說得雲淡風輕。被軟禁時,「我讀書、冥想、聽廣播、運動。
我時常運動,我猜我大概是世界上最健康最清醒的囚犯吧!」
她說,「我不想失去自律,那便讓他們(軍政府)稱心如意了。」



年輕學子們每每被她的幽默話語逗笑,她看著踴躍排隊問問題的哥大學生,卻也不禁有些感嘆地說:
「你們有問題想問,表示你們是在能自由表達的環境裡長大的,那很好。
我剛被釋放時,幾乎已經忘了怎麼說話。太久沒和人說話了。 」


翁山蘇姬認為,緬甸軍政府終於在2010年11月釋放她的原因,主要在於經濟壓力。
以歐盟及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緬甸政府血洗革命群眾後,長年實施經濟制裁,肇使緬甸經濟持續倒退、極度貧窮,
最終迫使軍政府同意做出改變。

67歲的翁山蘇姬身上,有一種波瀾不驚的冷靜。她極其務實,雖然懷著帶領緬甸走向民主的熱情理想,
卻踏著溫文的步伐走。她說,你必須將生活建立在原則、義務上。你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不可怪罪他人。
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殖民獨立,「政府當局一直把問題怪罪給過去的殖民統治,卻不檢討自己做得不好。」
在她看來,已經發生的事就該接受了,重要的是當下的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扭轉困局。



當年離開緬甸時,她是青春年華的少女;再返祖國,她已屆中年;重獲自由之時,她已年老。
1948年的緬甸政府,在翁山蘇姬的記憶裡,或許沒那麼好,但確實是民主的。
她總是得一再向外界解釋:我所成長的緬甸,是個民主國家,那時的緬甸有許多報紙,各種立場的都有,
直到軍政府在1962年廢除憲法後,民主才正式失竊。
如今,外界常以她的獲釋象徵緬甸民主;但她說,緬甸還在漫長的努力過程中,真正的民主還很遙遠。


然而,翁山蘇姬對軍政府沒有恨。「仇恨和恐懼是連結在一起的。」她說,她沒有恐懼,也就不會恨。
因此,悲劇沒使她變得激進,她常讀印度聖雄甘地的著作,深受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影響。
「我和甘地的背景很像,也相信以暴制暴不可行。」她說。


「在絕望中的人們,能透過幫助別人以拯救自己。」翁山蘇姬如此相信,在看不見希望之處堅持善良的意志,
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向遙遠的目標推進。媽媽蘇背負緬甸人民的期望與全世界的目光,她仍保持一貫的溫柔優雅,
對接下來的挑戰平和以待:能做什麼,就做吧。

********************************************************************************
You are the fighter and strong woman for your own country

破除完美形象,翁山蘇姬並非毫無缺點,她對抗威權的策略技巧,對比於甘地,有時顯得略遜一籌。
她鼓勵國際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與反對觀光客進入緬甸也成為對手的攻擊目標。她堅信軍方的不道德力量,
可用非暴力的抵抗打敗,同樣常被評為錯估情勢。即使如此,他領導的革命迄今尚未獲得勝利,
但她仍舊改變了世界。或許時間漫漫,但民主之路,總有一天。
標籤:
瀏覽次數:286    人氣指數:5666    累積鼓勵:26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為何賤人就是要矯情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會計師 別再「助紂為虐」
 
住戶回應
 
時間:2013-10-18 02:03
他, 66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10-11 22:43
就是因為太偉大了,才有資格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時間:2013-10-11 01:30
很佩服翁山蘇姬,不知在緬甸最恐怖的時期,她是怎麼熬過來的? [:)]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