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798414
 羽~比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傻眼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闆 歸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惡魔教室 簡介心得以及後續聯想
作者: 羽~比比 日期: 2009.06.21  天氣:  心情:

  劇情大綱

  你以為納粹式獨裁政權,不會再發生嗎?

  改編自Morton Rhue的小說,發生在加州某所高中的真實故事。Rainer Wenger是一名教歷史的高中老師,臨危受命要幫助學生完成一個極權政治的研究計畫。但是學生們過於自滿與傲慢,覺得當年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根本是狗屁。為了要說服這些自大的學生,Rainer決定做一個非正式的實驗,由他來扮演極權頭頭的角色,學生們必需服從他的命令、在回答問題前必需得到老師許可、穿制服上學等。一開始實驗進行的很順利,學生們對極權政府的運作越來越感興趣,甚至還出現了團體的口號及標誌。但是隨著學生們的投入與團體的力量,實驗卻漸漸失控了…

  原著小說《浪潮》 


  ----------前-----------言----------

  這不是恐怖片,但讓我感受到恐怖,不管是劇情或者是後續聯想,很可惜地我沒辦法用文字轉述我內心全部的恐懼。

  如果這個老師為惡的話,他將擁有一支有如當年的蓋世太保的狂信者軍隊。

  ----------內-----------文----------

  電影特地在拍攝活動週前,各人的生活模式。像是馬爾許的水球訓練、蒂姆被欺壓的生活。

  週一,文格爾和學生討論所謂的獨裁政權,並且不信獨裁政權會再發生,於是老師的實驗開始。
  (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也不信獨裁政權會再度發生。因為思想開拓之後,所謂愚民或狂信者狀態被引發出來的機會就會降低,但我完全忽略掉”人性”,尤其是內心缺乏堅定信仰的人。)

  在師生討論中,文格爾老師提到〔紀律鍛造力量〕,所以他就稍微地建立基礎的紀律,讓學生都尊稱他為文格爾老師。在國外的教育,師生的關係並不像中國的師生關係這麼緊密。
  (我說的師生關係是十年前的事,近年來的師生關係,我不想說太多。)

  也提到了什麼樣的社會結構,比較有機會發展出專制制度?利薩提出〔高失業率〕和〔社會不公〕,蒂姆提出〔高通貨膨賬〕,利羅提出〔政府信任破產〕。
  (有沒有感覺到很像某個大環境?)

  電影有追加拍攝在週一下課後的生活,各人心態的稍微地轉變。



  週二上課的時候,全班就有一定程度的紀律,文格爾老師為了強化紀律而要求全體學生做運動,並且調整全部學生有一致的動作,讓全部學生對這個團體開始有認同感。
  (以簡單的動作來凝聚一個團體,當團體被凝聚越密集,團隊的能力就越高。當過兵的人都知道,當我們被操得要死要活時,最先痛恨的對象,絕對是指揮者,但是對一起被操的同儕會產生有如兄弟情義的感覺。)

  文格爾老師提到了〔團結鍛造力量〕。當自已不足的地方,將會有人替你補上,這不是別人硬要拉你一把,而是在你的緊要關頭助你一臂之力。

  文格爾老師特定將座位改變,讓某部份能力差的學生和某部份能力強的學生能合作完成要求,讓凡事我想如何的念頭轉換成我能幫你什麼。

  文格爾老師提到了如何讓外人對一個團體有一定程度的辨識度,利薩就提出了制服的概念。
  (每人都知道陸軍就是全身迷彩裝,一眼就能看出這個人屬於陸軍這個大團體,雖然還有各單位標誌,這就是團體。當你對這個團體有認同感時,你會覺得穿上制服是一種榮耀的感覺,而更會發揮各人能力。制服除了團體辨識度高以外,還有排除差異的功能,在一個團體裡,沒有穿制服的人出現時,你會對這個人有所評價,當你對這個團體的認同感越高,你對這個人的評價就越低,正所謂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後來討論制服的功能後,就決定在活動週時,全班統一穿著白襯衫。當利薩在買白襯衫時,有一絲的猶豫,但看到延斯替卡西買了白襯衫之後,就有一種團體認同感產生在利薩的心裡,從利薩在結帳時,所露出的微笑就能看出。

  穿著白襯衫的蒂姆在焚燒各種名牌衣物時,就已經證明他將是最認同這個團體存在的人。
  


  週三上課前的早上,穿著白襯衫的馬爾許發現利羅沒有穿白襯衫,然後就發生小口角。

  當卡羅進到教室裡,發現自已是整個團體的特立份子,再加上文格爾老師特意地忽略她,而讓她產生了沒有穿白襯衫的她不屬於這個團體的感覺。

  文格爾老師提到了〔行動鍛造力量〕,在決定了制服以及團隊名稱為【浪潮】之後,就讓學生討論如何讓這個團體能運作,而藉由這個動作加深了同學對團體與同儕的認同感。

  當蒂姆被其他混混欺負時,本來在之前欺負他的邦貝和錫南,因為同為【浪潮】的關係而對他伸出援手,成為蒂姆的保護者。
  (這就是團體認同感,當有外侮侵犯團體成員時,有力人士就會挺身而出來維護自已人的安危。被保護者會認為這個團體在我危急的時候,給了我保護而加深對團體的認同感;保護者會因為維護自已人這個動作而產生我在這個團體裡,有責任和義務保護這個團體成員的安危。)

  馬爾許會跟同為【浪潮】成員的利薩報怨卡羅的事。

  因為卡羅的缺席,導致整個舞台亂成一團,丹尼爾有心想排好一場戲,而其他人也因為是看在同為【浪潮】就聽他指揮一次,瑪雅從女配角轉為女主角,利薩接手瑪雅的角色,費迪也不再唱反調。

  利薩和卡羅,也因為對【浪潮】的價值觀決裂。

  當這些學生為了【浪潮】的活動,展開四處貼【浪潮】的貼紙與圖示時,變成這個實驗的高潮部份。

  (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全部都認同【浪潮】,也認同自已該為這個團體或成員盡自已的心力,雖然電影裡沒有講這麼明白,但在演員的神情就可以看出。)

  當蒂姆爬了大樓,噴上【浪潮】的圖示之後,就變成這個活動的最高潮。



  週四,整個活動開始有了突發性變化,因為多了蒂姆這個狂信者以及卡羅和蒂娜的強力反對。

  當【浪潮】與其他混混發生衝突時,蒂姆拿出槍來擺平糾紛。

  馬爾許和卡羅因為對【浪潮】的價值觀產生了分歧。

  蒂姆認為自已要為了【浪潮】而保護好【浪潮】精神領袖文格爾先生,所以晚上在文格爾先生家用餐。被文格爾先生請出門後,他就睡在信箱附近。



  週五,文格爾老師要他們寫下對於【浪潮】心得和體會。

  下午的水球比賽,因為卡羅的阻止引發看台的群架,再加上錫南受不了對手的小動作而企圖淹死對手。

  文格爾先生和馬爾許分別和妻子與卡羅產生口角。



  我認為週六是整段電影最高潮的地方,所以我一個字都不想講。



  ----------後-----------文----------

  在【浪潮】未失控之前,我一直想不到為什麼卡羅會一直反對,別說她有先見之明,因為在我眼裡,卡羅是有點公主病傾向,在她與馬爾許的互動,以及排戲的情況來看,甚至於她被排擠,我也會認為理所當然。

  因為【浪潮】而改變延斯、瑪雅、利薩,甚至於凱文、錫南、邦貝。身為有錢人子弟的延斯,在生活上有了衝勁和目標;邦貝還認為自已的過去完全做錯,想洗心革面,重新生活。

  能說【浪潮】不好嗎?只能說【浪潮】是由一群心志不穩定的年輕人所組成,自然有它的不穩定因子在。

  同樣都是一把利刃,只是看用途在那,殺人切菜都是選擇。



  信仰,當然也可以說是意識。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產生了興趣,自然而然就會把它當做自已所該做的,當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當做是自已的信念,當信念升級到最大時,就會變成信仰,而信仰到最後就是狂信,這時候人就成為了狂信者。

  當人處在愚民狀態或狂信者狀態時,是最好控制的時候。在教育普及化的情況,已經大量開發了思想,所以愚民狀態就逐漸變少,甚至於只會出現在未識字者身上。

  當天主教在初期時,是被四處打壓,但傳教士為了天主教義和自已的信念,不惜犧牲自已而殉教。因為這般的信念導致後來天主教成為歐洲的主要宗教。後期因為人的欲望超越了信仰,而讓天主教產生了分支,甚至於衰退。

  現在的人,生活物質都足以滿足或半滿足自已的欲望時,卻沒有注意到自身的內心。當內心不夠堅定時,人就會藉由某種因子來舒展自已的情感,因此容易為惡,甚至於以惡小為之,大惡而不為。

  我是無神論者,卻被慈濟的行動所感動到,雖然我還是不信佛教,但我堅信人活著就是往善的一面發展,不管是性善學說,還是性惡學說,不管宗教,人最終的路程就是為善。

  這份報告,打了5個小時多,重新看了電影,雖然恐懼沒有當初看到時那麼大,但會有多少人感受到整個電影所帶來的衝擊。

  

標籤:
瀏覽次數:532    人氣指數:3332    累積鼓勵:1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傻眼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闆 歸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