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217599
 在人間飄蕩的遊魂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Remember.....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酷酷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可撓式玻璃(GoG/S2S)
作者: 在人間飄蕩的遊魂 日期: 2013.02.19  天氣:  心情:

新一代可撓性面板技術與商品應用趨勢
2012/12/27-DIGITIMES企劃  



為了打造如科幻電影中透明、可拉出捲曲的可撓性顯示器,關鍵材料供應商正積極從玻璃薄型化、無鹼化,以及金屬箔、PET/PEN/PC塑膠膜等基材著手,連0.1mm厚度也錙銖必較;當具備超薄、透明與可撓性顯示面板技術普及時,將為行動裝置呈現出小還要小、大要更大的視覺震撼…


兼顧體積與顯示區域的可撓性顯示面板

華映(CPT)股份有限公司先端技術中心處長黃彥餘,提到從背蓋面板(SubPanel)、功能型手機(FeaturePhone)、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Note Phone、平板電腦(Pad)、筆記型電腦(Notebook)、顯示器(Monitor)到電視(TV)一路排開,往往越方便隨身攜帶的裝置體積越小,呈現的資訊也就最小。人們期望裝置越小越好攜帶,但又希望螢幕越大、能呈現的資訊越多越好,這種「小要更小、大要更大」的矛盾需求,促使當前智慧型手機的螢幕越做越大,從過去3.5吋做到5吋甚至5.5吋,但平板卻越做越小,從10吋做到7吋。

華碩Padfone2手機可插入螢幕背後成為一部平板電腦,是一種尋求兩者兼顧的中間概念性產品,但人們會期望未來會有像捲筒般可捲曲/抽取的顯示幕,行動裝置可以做得更輕薄短小,容易放入口袋、背包內,有需要時將顯示區域抽出來放大,甚至做成報紙一樣可折疊,或做成手提袋甚至衣服外觀可供穿戴,都是未來可撓性顯示器的發展方向。


平面顯示器的發展軌跡

過去平面顯示器(FPD)發展軌跡,從第一代長時間顯示器(Durable Display)具備輕薄化設計且易於攜帶,剛開始跨入第二代可彎曲顯示器(Bendable Display),具備一定程度的彎曲性,無邊框外觀加上多樣化的造型設計;第三代邁入真正的可撓性顯示器(Flexible Display),以塑膠薄膜基板為材質,顯示器將像紙一樣可以被捲曲、折疊與從捲筒內被拉出來,同時具備大面積顯示與便於攜帶的特性;等可撓式顯示器量產化且成本大幅下降後,到第四代拋棄式/可回收顯示器(Disposable Display),則會用來取代目前的報紙。

可撓式面板的市場潛力像是:1.行動與可攜裝置如手機、電子書、可穿戴式顯示器,到小至記憶卡上的應用;2.安裝應用:如車用電子顯示幕、大尺寸螢幕與電視等;3.號誌、公共交通資訊系統,與生活上的應用。據Displaybank估計,2015年全球可撓式顯示器市場約20億美元,2020年將成長到460億美元。屆時平面顯示器市場中,可撓式螢幕佔37%,透明螢幕佔20%,可撓透明螢幕佔43%。


關鍵材料供應商與材料特性

黃彥餘提到,可撓式顯示器的關鍵材料中,薄玻璃具備超高透光率、500°C耐溫,跟既有TFT LCD製程相容的優點,但其仍有易碎、無法撓曲的缺點;金屬箔具備1,000°C耐高溫與高阻氣性,但不透明、易永久變形,且表面粗糙度大;至於PES/PC/PEN/PET/PI塑膠基板,透光率可達88%~92%,最大耐溫從120~350°C,優點在於比重小、可撓曲,缺點則是不耐高溫、阻氣性差、熱膨脹係數大。其中以PI是最可能成為未來可撓性顯示器的關鍵基材。

目前純TFT-LCD製程需要在2片玻璃基板之間薄化並灌入液晶,製程困難度極高,且無法設計透明的TFT顯示器,這部份AMOLED比較佔優勢,只需要一側基板進行薄化即可,且可以設計透明形式;EPD顯示器多年前曾經是各顯示器廠商的最愛,但目前大多數面板廠商朝向以AMOLED技術來開發可撓性面板。


薄化玻璃的S2S、GoG製程分析與挑戰

由於薄玻璃的好處在於透光度最佳、耐高熱且抗水氣效果不錯,若將玻璃厚度減薄至0.1~0.05mm時,將開始出現可彎曲的特性。而可撓式玻璃面板製程分為S2S(Sheet to Sheet)以及GoG(Glass on Glass),前者像捲筒一樣將薄玻璃基板捲出攤開後進行切割,後者需把薄玻璃置於較厚的基載玻璃(Carrier Glass)上進行加工,最後再與基載玻璃剝離分開。在SID2012展中,像AGC、NEG與Corning都展示了S2S或GoG製程,並提供是否加鍍ITO鍍膜的選項。

黃彥餘指出,無論是S2S或GoG製程,均可分為有塗膠(w/i Bonding Layer)或不塗膠(w/o Bonding Layer)兩種方式。無膠合層製程上再細分為直接貼合(Direct Bonding)或面板表面處理(Surface Treament),採取無膠直接貼合的特性是Particle控制容易,但解壓合(De-Lamination)難度高,同時有氣泡問題;採取無膠合之表面處理貼合,則Particle控制難但解壓合難度次之,也有氣泡問題。至於採取膠合層連接,則比較沒有表面氣泡問題,解壓合程序也容易,但需要面對殘膠與回收等問題。

台灣工研院電光所以康寧(Corning) 0.1mm薄化玻璃研發的R2R(Roll-to-Roll)捲筒製程,可應用觸控面板、觸控螢幕(加貼CL)、4-Piece Touch Structure。目前僅能做ITO表面處理,產製可撓性觸控面板;將來將繼續尋求全段TFT製程R2R化,來製造可撓性AMLCD。

由於PET/PI會有軟板孔洞過多易通過水氧,使OLED產生黑點,業界採取多層膜塗佈阻障膜(Barrier Film)來隔絕水汽與空氣間隙,而阻障膜材質分別有非有機(Inorganic)與有機(Organic)材料的分別,前者阻水氣效果好但可撓性稍差容易碎裂,後者阻水氣效果稍差但可撓性加,業界正積極尋求能兼顧這兩種特性的阻障膜材料的研發。


各國可撓性顯示器技術發展目標與現況

台灣、日本、南韓的短期目標,皆以薄化玻璃為基礎的中小型AMOLED面板,以可攜式裝置為主要應用。台灣在中後期轉向研發中小尺寸Flexible AMOLED面板研發,仍然以可攜式裝置為主要應用,但韓國在後期則進一步轉向大尺寸AMOLED,朝OLED電視研發邁進;日本則是後期繼續朝向大尺寸OLED電視機以及OLED照明產品的應用。三星曾發表一款主打可撓性應用的Galaxy Skin概念手機,手機外觀、表面上可作不同扭曲的奇特變化,Google也為三星可撓型手機量身訂作了Android.Flexy作業系統。

三星發表的YOUM可撓性顯示面板,其結構上將傳統TFT面板的上下兩層ITO玻璃,以整合觸控及AMOLED發光基材的薄膜基板給取代,強調超輕薄、不會破裂的特性。以4.65吋觸控面板為例,三星從過去2.3m/30g的LCD,進化到2.1mm/23g的OCTA,再來是1.88mm/22g的Slim OCTA。預定在2013年Q4量產的YOUM P面板僅1.2mm/9g的輕薄水準,2014年Q3推出YOUM B可彎曲面板,及YOUM F可撓性面板。三星預估配置YOUM面板的2013年出貨量達到2.66億隻,到2014年出貨量達4.03億隻,跟Displaybank預估的相當接近。

黃彥餘提到,康寧(Corning)在SID2012揭櫫的薄化玻璃發展藍圖中,正致力於將整個面板總厚度從2010年的28mm/112g,到2013年縮減到1.4mm/56g,下一步2015年薄化到0.85mm/34g。而華映(CPT)在2011年Q3開發以0.07英吋超薄化玻璃,加上0.55吋Cover Glass的Super Slim CG+TP,可應用於3.5/4.3/10吋,外掛面板厚度為1.2mm/100g,將來再縮減至0.62mm/50g。

華映在2012年Q1發表以0.07吋TFT玻璃加0.2吋EPD薄膜的Flexible EPD,應用於6吋顯示,整個可撓性模組總厚度3mm,未來將進一步薄化至0.3mm。預定2013年Q2開發出以0.07吋防護玻璃加0.07吋OLED薄化玻璃的Flexible Super-AMOLED顯示器,顯示尺寸/解析度為3.2吋HVGA(320x480),總模組厚度為0.8mm,最小彎曲半徑10cm,將來將進一步縮減至0.15mm。

在2012年8月Touch Taiwan展覽中,華映展示0.3mm厚度、6吋大小的Bendable EPD顯示器,並成功的開發出可分離0.1mm厚的薄化玻璃的GoG基載玻璃分離製程,並展出全球第一片僅0.1英吋厚的TFT玻璃基板。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新一代可撓性面板技術與商品應用趨勢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316989_0J8883AZ9Z0FA68DS53FH#ixzz2LM1dzhxE
標籤:
瀏覽次數:221    人氣指數:22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Remember.....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酷酷掃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