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台灣自二十六年前,實施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使二十五歲以下族群B肝帶原率降至一%,但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發現,估計有六成四大學生,體內不僅喪失B肝抗體、甚至已喪失免疫記憶,對B肝病毒喪失抵抗力,預計需補種三劑B肝疫苗,才能重拾足夠保護力。
須補種三劑才有保護力
過去醫界認為,一般人接種B肝疫苗多年後,即便測不到B肝抗體,免疫系統仍可能保有記憶,即所謂的「免疫記憶」,只要有B肝病毒入侵,人體就能動員免疫細胞抵禦。然而,一旦B肝抗體消失後,究竟還有多少人尚有免疫記憶?一直沒定論。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根據過去國內高中生B肝抗體調查推估,大學生B肝抗體喪失比率應已達八成,這次研究進一步發現,無抗體的大學生有高達八成比率免疫記憶消失;換言之,所有大學生族群中,約有六成四既無抗體、也無免疫記憶,對B肝病毒幾無抵抗力。黃立民表示,台大團隊調查了一百二十七名出生後曾接種B肝疫苗,但已測不到B肝抗體、也未遭受B肝病毒感染,年齡在十八到二十三歲間的大學生。
這些大學生在補接種一劑B肝疫苗後,一個月與半年後再接種第二與第三劑疫苗,並檢驗體內抗體濃度,是否達到所需的十mIU(千分之一國際單位)。結果顯示,補接種第一劑七到十天後,大學生的血中B肝抗體提升到足夠的比率僅達二十.五%,直到接種第三劑後,才提升到九十九.二%。
黃立民因而建議,體內已無B肝抗體者,接種一劑B肝疫苗後,可在第七天時驗血測定抗體,如果抗體濃度超過十mIU的標準,代表免疫記憶尚存,打一針就可維持十到十五年,反之,若接種第一劑後抗體依舊不夠,就得補接種第二、第三劑,才能達到相近的保護效果。
高危險群才須補打疫苗
但醫師強調,只有同住家人為B肝帶原、多重性伴侶者、洗腎等B肝感染的高危險群才需要檢測抗體與補打疫苗,非高危險群因接觸病毒的機會少,並無補種疫苗的必要。
台大醫院這項B肝疫苗免疫記憶的研究論文,已獲權威國際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並於網路上先行發表。
衛生署表示,台灣約有兩百五十萬名B肝帶原者,去年已公布最新建議,包括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多重性伴侶、血液透析病人(即洗腎)、器官移植病人、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注射藥癮者等高危險群,建議自費補種B肝疫苗,至於是否需要補打到三劑,則須再做討論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