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385763
 KAO老鬼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拿什麼拯救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雨夜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萬聖節的由來
作者: KAO老鬼 日期: 2013.10.31  天氣:  心情:
與聖誕節和復活節一樣,萬聖節和萬聖夜都是來自於天主教對其它宗教的節日的吸收、改造和重新詮釋。萬聖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為了嚇走邪惡的鬼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另外在基督宗教方面,早期的大公教會受到羅馬政府的強烈逼迫,有很多基督徒殉道,以後,常有基督徒到這些殉道者致命的地方舉行追思活動。後來,因為殉道者眾多,故此就有教會設立了專門的日子來紀念。按歷史文獻,最早如此紀念的是安提約基雅(Antioch)教會,當時紀念的日子是每年聖神降臨後的第一個主日。後來教宗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690-741)在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中,把一座小堂奉獻給諸聖,並把紀念諸聖的日期改為每年的11月1日。在這個聖日中,教會紀念所有的聖徒,用以表彰他們的聖德,並使教會視他們為效法的楷模。諸聖日的第二天,為諸靈日(All Souls Day),是主後998年,法國克隆尼(Cluny)隱修院的院長聖奧迪羅(St. Odilo)推廣的,用以紀念凡在基督里去世的信徒。此日也可以是基督徒掃墓的日子。萬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其中美國的萬聖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
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蛋」(Trick-or-treat)。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製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傳統的萬聖夜裝飾包括殭屍、鬼魂、女巫、惡魔等。典型的服飾時蓋著一塊剪了兩個眼孔的布扮鬼。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萬聖夜鬼魂會來到人間,故會打扮得與鬼魂一樣,讓鬼魂把自己當成同類。近年,萬聖節前夜的裝扮已不限於恐怖,而可以作任何打扮,如扮成電視劇或電影明星,以及公眾人物,例如政治家。2004年適逢美國總統選舉,喬治·布希和克里成為美國流行的萬聖夜打扮。而2001年九一一襲擊事件後,消防員、警察等成為小孩的扮演對象。據估計,2004年有大約215萬個美國小孩裝扮成蜘蛛人,是當年最受歡迎的打扮。[1] 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很普遍。計劃於1950年推出,籌款小錢箱通過學校分發予小孩,讓小孩討糖果時順便募集捐款。
其他活動:
此外,還有一些和萬聖節派對有關的遊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咬蘋果遊戲」(bobbing for apples),在遊戲中,蘋果會漂浮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子或是木桶的水面上,而參加者則要設法用牙齒咬起漂浮在水上的蘋果,這個習俗被認為是由古羅馬慶祝女神波莫娜(古羅馬象徵豐收的女神)的慶典而來的。

在愛爾蘭,有一種傳統占卜遊戲,參加者矇著眼,從放著幾個小碟的桌上選出其中一隻,如摸到的碟盛有泥土,代表來年會有與參加者有關的人過身,如盛有水代表會遠行,盛有錢幣代表會發財,盛有豆代表會窮困,等等。在19世紀的愛爾蘭,少女會在灑有麵粉的碟上放蛞蝓,而蛞蝓爬行的痕跡會是少女將來丈夫的模樣。

在北美,傳說如果未婚女子在萬聖夜坐在黑暗的房間中,便可以在鏡中看見未來丈夫的樣貌。不過,如果她們將於結婚前死去,鏡中便會出現一個頭骨。這個習俗自19世紀後期已經非常流行,也有相關的賀卡售賣。

說鬼故事及看恐怖片是萬聖夜派對中常見的活動。以萬聖夜為主題的電視特輯通常在萬聖夜假期當天或之前播放,對象多數是兒童。
標籤:
瀏覽次數:95    人氣指數:295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拿什麼拯救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雨夜
 
給我們一個讚!